这张照片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里根总统在纽约街头
这张照片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里根总统在纽约街头的合影,看着竟然有些亲切的感觉!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任苏联领导人的时期,苏联经济正处于严重困境之中。当时,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对以石油为主要出口物的苏联构成了巨大冲击,国际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每桶急跌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每桶。这一价格变动剧烈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是其主要经济支柱。
此外,苏联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国内外政治的挑战也同样严峻。由于苏联是由多个加盟国组成的联邦体,其中以俄罗斯为主体。这种结构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因为成员国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常常不一致。
在强人如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时代,这些矛盾可能被权威压制,但到了1980年代末,随着经济困境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民间对改革的期望逐渐转为不满。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来挽救苏联的颓势。他的改革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经济上,他推行了增加国有企业自主权和提高工人工资的政策。
政治上,戈尔巴乔夫试图减少党对政府的直接控制,实行党政分离,并推动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1989年,苏联首次允许成立其他政党,并迎来了政治多元化的局面。然而,这些政治改革并未立即带来稳定,反而使得政治局面更为复杂。
在国际舞台上,戈尔巴乔夫也积极寻求与西方的接触和对话。他与美国总统里根和后来的老布什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和地中海马耳他岛上的会谈,都证明他试图将苏联引向与西方国家更为友好的外交关系的努力。
尽管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解国际压力,但苏联内部的经济问题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仍旧是他难以解决的难题。
1990年3月,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联的总统,成为该职位的首位也是最后一位担任者。此时的苏联已经面临分裂的边缘。加盟国家中的许多开始寻求更多自治权或完全独立。
戈尔巴乔夫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他的外交政策和东欧政策,引发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段时期内,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而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8年12月,戈尔巴乔夫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宣布将从东欧撤回24万军人和大量军事装备,包括1万辆坦克、8500门火炮以及820架战斗机。
戈尔巴乔夫的这些举措在西方世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1990年10月,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西德的统一成为可能。同年,苏联主导的华约组织也宣布解散,这一决定象征着冷战时期东欧的军事对峙格局被终结。东欧多国随后开始政治体制的转变,纷纷摒弃社会主义制度,转向民主化和市场经济的道路。
美国政府对这些变化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事实上,美国中情局在华约解散两年前就已经预测到戈尔巴乔夫可能面临国内的严重政治动荡。
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在努力保持苏联联邦的统一中,提出了修改苏联国名的提议,并与苏联多个加盟国的领导人会晤,试图签订一项新的联盟条约。
然而,戈尔巴乔夫的这些努力并未能平息国内的不满。1991年7月,包括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在内的一些保守派高级官员,因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深感不安,决定采取行动。
8月18日,这些保守派人士发动了政变,试图阻止戈尔巴乔夫继续其改革,并将他软禁在克里米亚的度假别墅中。
这次政变被称为“八一九事件”,但它未能持续太久。由于缺乏军队和克格勃的实际支持,政变很快就瓦解了。而美国及其盟友则迅速对这一政变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态度,国际社会的压力加上苏联内部的不支持,使得政变者们处境艰难。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已显得力不从心。在政变瓦解后不久,他被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苏共中央也随之解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生涯和苏联的命运都走到了尽头。
12月7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对手叶利钦采取行动,他直接与其他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会晤,并宣布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这一举措实质上宣告了苏联的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